收藏

劉敏財

劉敏財(上洋村村代表)

劉敏財(上洋村村代表)

受訪年份 | 2015

客家麒麟象徵完美

坑口上洋村劉氏原居大陸客家村落,落腳香港近三百年。上洋村村代表劉敏財,既是基督教傳道人,也是客家文化專家。他形容客家人「以他鄉為故鄉」,紮根香港以來,以其樸拙的文化滋潤香港這片多元土地。

劉氏先祖早年由廣東興寧遷移至新界時,選了地勢不平的西貢,務農為生,「咁係因為元朗平原一帶,早有圍頭大氏族定居,佢哋祖先係將軍、將領、秀才,文武雙全,人力財力強勢得多,遲來嘅客家人惟有開墾山地。」客家人在流徙、資源貧乏中鍛鍊出堅毅個性。

劉敏財六十年代出生,在十兄弟姊妹中排第九,他成長期間,村中農業已式微,他記得「六、七十年代村中進行咗最後一次耕田割禾。」原來當時,坑口北邊(今富寧花園一帶)有大量工人從事拆爛船,另外又有邵氏片場提供就業機會;加上政府大力收地,著意發展新界,建房屋、水塘,又鼓勵原居民到英國等地打工。劉敏財父母親則分別去了機械廠及地盤工作。

儘管氏族子孫往外謀生,但有些節慶風俗依然傳承下來。劉敏財猶記得,昔日晚飯後,村中子弟會到祠堂打功夫。但時移世易,這習慣經已消失。惟舞麒麟的風俗依然如故。劉氏宗祠存有麒麟,在祭祀、婚嫁、新居入伙等場合,一定會亮相。劉敏財形容麒麟是客家人眼中象徵完美的圖騰,舞動麒麟是最高規格的致意,也是最深入民心的祝福。他說,對比龍獅,麒麟既能登廟堂,亦能舞入尋常百姓家。麒麟帶有多個祝福寓意,例如婚宴舞麒麟,寄寓「麒麟送子」。而劉敏財自己,對客家文化亦有深厚感情,他與下洋村村代表劉錦棠,於2013年尾,成立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並申報舞麒麟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尾,國務院宣告申請合資格,2015年6月文化部來香港正式頒授名銜。

除了保育麒麟外,劉敏財自從2007年當上村代表,便特意邀請技工製造了兩架流動灶頭,採用不鏽鋼架及石油氣爐,目的是在大節日時,烹調家鄉美食,維繫村民感情,他又喜歡製作客家年糕、圓籠茶粿,用來送給親友。劉敏財亦懂客家話,他分享了一些有趣的說法:「我」,客家話讀音是「捱」,雞蛋則稱作雞卵。他戲說:「客家人叫自己做「捱」,真係淨係識捱世界。」

返回



其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