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美援村的蘭姐

美援新村的房子有兩層高,上面蓋有各色頂棚,一家連著一家,蔚為奇觀。

美援新村的房子有兩層高,上面蓋有各色頂棚,一家連著一家,蔚為奇觀。

新村不算環境優美、景色怡人,但勝在鄰舍關係融洽,閒時大家都會串串門子聊聊天。

新村不算環境優美、景色怡人,但勝在鄰舍關係融洽,閒時大家都會串串門子聊聊天。

圖為美援新村興建的第一期房屋,石砌牆壁尤為顯眼,與第二期的粉刷牆壁截然不同。

圖為美援新村興建的第一期房屋,石砌牆壁尤為顯眼,與第二期的粉刷牆壁截然不同。

藍鳳蘭(蘭姐)

藍鳳蘭(蘭姐)

刊於2014年

蘭姐原是惠東客家人,六十年代經姑姐介紹, 認識了一名香港漁民,便開始談婚論嫁。「那時候,他扯隻船來惠東接我過來香港的。」

六十年代中期,大埔錦山火災,當時的外國慈善組織美國經濟援助協會,便在黃宜坳興建美援新村,安置該批受影響的居民。到七十年代初,村內的合作社社長向理民府申請撥地,以合作社的名義擔保,向銀行借錢興建美援新村第二期。蘭姐夫婦在黃宜坳火災後,便湊錢購買了美援新村二期的居所,一直住到兒孫纏膝,濟濟一堂。

本來,美援新村的街坊大多是漁民,只是大埔的漁獲越來越少,油渣價格不斷上漲,漁民便紛紛「上岸」。現在蘭姐是一名全職師奶:「大埔甚麼最好?買菜大埔最好!因為選擇多,新鮮魚又多。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這條村,畢竟是自己的家。」水上人結婚喜歡召集一班親朋戚友一起玩樂、唱歌、划龍船,就連上頭擺酒都是「三朝有得食」。美援新村漁民多,一家扣連一家,大家都有點姻親關係。所以每當有喜慶事,親朋戚友都會「互相幫忙」,場面顯得格外熱鬧。就好像蘭姐,雖然她是客家人,但是嫁來大埔後時有參與慶祝活動, 更學會水上人傳統的「陸上行舟」,與眾同樂。

返回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