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北角閩南人的信仰與廟宇

關帝誕,狹小的住宅內神壇佈滿善眾和僧人唸經。

關帝誕,狹小的住宅內神壇佈滿善眾和僧人唸經。

香港鎮海宮代天巡狩五位王爺的神像。

香港鎮海宮代天巡狩五位王爺的神像。

石獅城隍廟雖然開在大廈內,空間有限,但室內裝修仍十分講究,充滿閩南廟宇特色。

石獅城隍廟雖然開在大廈內,空間有限,但室內裝修仍十分講究,充滿閩南廟宇特色。

英皇道上的美輪大廈有不少福建神壇進駐其中。

英皇道上的美輪大廈有不少福建神壇進駐其中。

由於地方所限,祭祀儀式只能在狹窄的大廈走廊中進行。

由於地方所限,祭祀儀式只能在狹窄的大廈走廊中進行。

一間典型與同鄉會共用空間的廟宇。

一間典型與同鄉會共用空間的廟宇。

閩南人賀誕多有膳食供應,餸菜以海產為主,充滿閩南風情。

閩南人賀誕多有膳食供應,餸菜以海產為主,充滿閩南風情。

虔誠的信徒走到北角碼頭進行跪拜儀式。

虔誠的信徒走到北角碼頭進行跪拜儀式。

儀式的高潮就是將魚類進行放生。

儀式的高潮就是將魚類進行放生。

英園同鄉會繞境巡遊賀胡公大帝剛由內地謁祖回港。

英園同鄉會繞境巡遊賀胡公大帝剛由內地謁祖回港。

節誕當日,在大廈入口處,會有專人負責免費派米。

節誕當日,在大廈入口處,會有專人負責免費派米。

文字 | 周樹佳
圖片 | 周樹佳、文化葫蘆

北角閩南人的信仰與廟宇

香港人常說北角是「小福建」,但嚴格來說是「小閩南」才對,因區內絕大部分的福建華僑都是祖籍漳州、泉州、晉江等地的閩南人。

古人對閩南人的信仰風氣向有「好巫尚鬼」之語,言在佛道以外,民間還有大量的地方神祇,大廟小廟隨處可見,其數量之多,種類之繁,讓人眼花撩亂。這種信仰文化隨著閩南移民的他往,亦逐漸在異地開枝散葉。

北角樓上廟宇多

北角有很多閩南廟宇,但一般人很難發現,此無他,因為它們全是開在多層大廈內的「樓上廟」。這些廟宇的地方或租或買,通常只得一個單位,但亦有打通幾個相連單位而成的,其中以佛寺和民間廟宇為多。

福建自古佛教興盛,故北角的閩南人亦以信佛者居多,區內開有不少佛寺,惟其名字大多是借用家鄉名剎而來,像石獅的金沙庵、晉江的古婆庄天竺庵及衙口定光庵便是。這些佛寺都擁有大量的女信眾,平日以辦法會或賀誕為主,像農曆四月初八的佛誕便會安排浴佛法會,深受信眾歡迎。

在佛寺之外,北角還有數量眾多的民間廟宇。它們多是由閩南的「祖廟」分香而至,像香港寶泉庵(主奉保生大帝 *01)便是在1990年由泉州晉江市滬江鎮(即深滬鎮)寶泉庵分香南來;香港鎮海宮(主奉新代天巡狩 *02)則來自泉州晉江市深滬鎮華峰村的鎮海宮;而石獅城隍廟(按:前稱城隍寶殿)就是來自泉州石獅市的城隍廟。

同鄉會內的準廟宇

除了打正旗號的廟宇,北角還有很多鮮為人知,廁身於同鄉會的「準廟宇」,內裏所供奉的神靈都是他們家鄉的「境主」(地方保護神),像晉江英園同鄉會的胡公大帝 *03、沙美同鄉會的清水祖師 *04、英林同鄉會的保生大帝、石龜許厝同鄉會的玄天上帝和旅港蓮潭同鄉會的太乙真人楊肅 *05等等便是。

讓同鄉會與廟宇共用空間,這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既方便鄉人聯誼聚舊,又提供地方延續家鄉信仰,一屋兩用,一舉兩得,實不失為可行的妙法。

這類同鄉會廟宇的規模一般都較簡單,多只有一個大神龕和神案,但往往就佔了大半間屋的空間,頗有點給人反客為主的感覺。

在以上兩類廟宇以外,北角的閩南廟宇還有不少是標榜為個別神靈而設,如供奉青楊順正大王 *06的桃園禪院、供奉八寶公主 *07、四太子(狄青)的一間私人神壇、香港關聖帝殿和以供奉天后為主的天佛堂等。

回鄉謁祖回港巡遊

由於閩南人很重視廟宇間的血緣統屬,祖廟與分香廟的關係就如一對父子,故此他們相信每隔一段時間便要回鄉謁祖,讓神靈團聚。北角不少的閩南廟宇都有這個傳統,好像香港鎮海宮自2000年成立後便定下規矩,每隔兩年就要回祖廟賀誕 *08一個星期。由於鎮海宮代天巡狩的信眾多是深滬鎮的施姓鄉民,他們都視此行為順道探親的大好良機,所以報名踴躍,每次都有上百人參與。

香港鎮海宮回鄉最重要的活動,除了拜訪祖廟,就是聯同當地鄉人,捧著帶回鄉的各個神像,竟日遊行參拜大小寺廟,而途中側不斷有村民陸續加入,場面壯觀熱鬧。

在返抵香港後,香港鎮海宮亦有繞境巡遊北角一圈之傳統,稱之為「彩街三獻」,意為喜迎神靈回家,並為社區祈福,如此當到達終點時,一干男女便會大叫幾聲「發囉!興囉!」,方算盡興完事。

相類的做法亦曾在石獅城隍廟、香港寶泉庵和英園同鄉會等謁祖返港後舉行,可見此種異地風俗業已融入本土,成為慣例,這無疑是香港擁有多元文化的又一佳證。

 

01 本名吳夲(音滔),福建泉州同安縣白礁村人,生於979年,終於1036年,北宋人。由於吳氏精於醫術,淡薄名利,常幫助貧苦大眾,因此死鄉里便立廟供奉,即身成神,廟宇名秋龍庵。

02 代天巡狩為閩南地區王爺信仰之一,來歷非常撲朔迷離而難以查考,大抵是一種管理或傳播瘟疫的神明。其祖廟深滬鎮華峰村鎮海宮本有七位王爺,因當年問杯分香到港,有兩位王爺不肯南來,故香港鎮海宮只有五個神像。

03 原名胡則(963-1039年),北宋永康人(今約為浙江金華),一生當了四十年官,官至兵部侍郎。他一生為官清廉有政績,死後百姓咸感其德,立廟以祠。

04 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一說為陳榮祖、陳昭或陳應),生於1047年,終於1101年,本籍福建永春,乃北宋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

05 楊肅又名楊樵,《乾隆泉州府志》卷六十五載:「楊樵,南安人。唐末,採薪高田山,遇二仙人,與以桃,食其半,半欲遺母,中途失之,三日至家已三歲矣。嗣後神氣靈異,明禍福,精岐黃術。」他因醫術高明,深得唐昭宗所重,昭宗遂送他「太乙真人」之封號,言其醫術通神,堪比太乙真人。

06 原名王志,廣東潮陽人,生時有異術,後在南宋寧宗嘉定庚辰年(1220)正月顯化於青陽(晉江古稱)石鼓廟,在永樂年間(1403-1424)給朝庭封為「順正王」。

07 「八寶公主」為晉江地區的民間俗神,原是個小說角色。《五虎平西全傳》一書中,說她本為鄯善國公主,後嫁宋將狄青,並助夫攻打西遼,最終殺其駙馬黑利,大勝而回。

08 農曆四月十八日。

返回



其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