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大廟灣天后廟

大廟設左右偏廳,廟內除了天后亦供奉「金花娘娘」。

大廟設左右偏廳,廟內除了天后亦供奉「金花娘娘」。

大廟灣地堂咀刻石於1955年由建築師余謙發現。

大廟灣地堂咀刻石於1955年由建築師余謙發現。

地址 | 西貢大廟灣
建成年份 | 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
評級 | 一級歷史建築
刊於2016年

大廟灣天后廟(本地漁民俗稱「大廟」)於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由林道義策劃興建,並屹立於大廟灣超過七百五十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天后廟。另外,大廟灣天后廟亦稱為「北佛堂門」,與稱為「南佛堂門」的東龍島遙遙相對。

此天后廟地位舉足輕重,就連本地水警新船下海的儀式也在大廟進行。廟宇現時由華人廟宇委員會負責管理,而在1939年之前,廟宇是由香港建廟者林氏後人打理。

自有記載以來,天后廟曾經在1840、1877、1962及1990年進行大型維修,雖然每次修葺都增添了不少現代建築元素,但屋脊上原有的裝飾如珍寶珠、鰲魚及海龍等仍能清晰可見。

作為香港最古老的天后廟,每年天后誕(農曆三月廿三日)吸引到大量善信前來參拜,香火為全港之最。

刻石

大廟灣刻石又名地堂咀刻石,是香港已發現的古蹟中最早記有年份的刻石。此刻石除了記載南宋咸淳甲戌年(1274年),鹽官嚴益彰與友到南佛堂門(東龍洲)以及北佛堂門(大廟灣)遊覽的事蹟,還記錄大廟灣兩所廟宇的歷史、修葺相關之人等和於大廟灣立石的經過。刻石於1955年被發現,現已列為法定古蹟。石刻長約十呎、高約五呎、厚約五吋,內容為九行,每行十二字,全文本應共刻有一百零八個字,但現在原文第四行的最後三個字則獨缺。雖然刻石上獨缺三字的中文筆畫仍能在該位置依稀可見,但內容卻無從考究。刻石位於清水灣半島南部的大廟灣地堂咀,鄰近佛堂門一帶,歷史與鄰近的天后廟相若。

返回



其他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