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介紹

展場介紹

JCCAC變身前的日子

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前身是石硤尾工廠大廈,於1977年10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及管理,是石硤尾安居計劃的一部分。

香港工廠大廈的發展歷史,源於1953年底石硤尾大火後興建的徙置區。當時香港盛行家庭式工業及小規模的工場,俗稱「山寨廠」,不少位於徙置大廈內,造成居住環境擠迫,並引起安全及衛生問題。1972年,前政府徙置事務處推行石硤尾安居計劃,將住屋與工場分開,並於石硤尾新區北面興建一座工廠大廈,為受影響的商戶、山寨廠及同區的其他工場提供更好的經營環境。

石硤尾工廠大廈的外形與其他地區的工廠大廈略有不同,是本港首座非標準型設計的工廠大廈,為配合半山地勢及實際需要而設計。大廈類近「口」字形,樓高九層,每個單位外有走廊互通,並設有升降機,中庭空間又可供大型車輛進出,方便運送貨物,大廈結構能承受重型機器。整座大廈提供三百九十個工場單位,標準單位面積為二百五十六平方呎,適合從事印刷、鞋業、塑膠、五金及家具製作等各行各業。

變身後的JCCAC

隨著香港工業式微,工廠大廈需求減少,房委會曾於1999年宣佈拆卸石硤尾工廠大廈,並計劃改建成公屋。其後在2004年,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助九千四百四十萬元,資助翻新工程和中心的部分啟動費用,並獲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全力支持。整項計劃由浸會大學策劃,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藝術中心為策略夥伴,用四年時間將工廠大廈翻新成創意藝術中心,於2008年正式開幕。整個工程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及MDFA建築師事務所負責,在保留及善用廠廈的開放式走廊、中庭及天台等原有設施外,又於每層設計一個可供天然光滲入的公共空間,用以展示藝術品及舉辦活動;外牆保留了昔日工廠大廈的名字,而翻新物料也採用了七十年代工廈的樸實風格,用色與周邊社區融合。大廈提供共百多個工作室,以特惠租金租予藝術工作者及團體,同時增設不同的配套設施,包括黑盒劇場、藝廊及餐廳等,以推動本地創意藝術的發展,待在「工廠」裏的不再是工人,而是藝術家,「縫製」出創意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