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吳文正
刊於2015年
打從1998年7月6日凌晨,隨著跑道上的訊號燈徐徐熄滅後,宣告九龍城啟德機場完成了它的歷史任命。留下空空一大片土地的同時,也在大部份香港人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回憶。七十多年的歲月中,啟德機場大樓內既上演一幕又一幕悲歡離合的故事,同時也造就香港成為國際大都會的一個重要客運中心,連接世界任何角落,標誌著香港切切實實就是中西文化交匯的東方之珠。
回顧過去,都不難察覺到,歷史演進中確實充滿了不少的偶然和錯落,啟德機場的出現可說是客觀使然,也可說是充滿了不可預計下衍生出來的傳奇。
回到上世紀初,中國局勢仍然動盪不穩,不少人南來到這片殖民地暫居避難,人口漸増,然而土地和房屋卻嚴重不足。在首位華人定例局議員伍廷芳(1842-1922)的倡議下,加上大律師何啟和商人區德等人士,希望在九龍灣一帶填海,闢出土地作為建房之用。遂於1914年成立「啟德公司」,向政府提交建議書,可惜何啟在同年病逝,而計劃也得倚靠區德和其他士紳股東繼續維持。可惜在完成了第一期填海後,因財務問題,缺乏資金下,此名為「啟德濱」的計劃在1926年全面停工,翌年政府接管土地,並展開其餘的填海工程。
在1927年,這塊填海地成為皇家空軍的基地,此亦可說是啟德機場的前身。鑑於當時客觀環境的需要,剛巧啟德濱的臨海之地,也可作水上飛機起落之處,政府在1929年宣佈擴建機場,翌年機場已具雛型。而1936年,更可說是啟德機場具標誌性重要的一年,因為帝國航空公司首架商業民用客機降落啟德,改變了之前只作空軍之用,而正式進入本地民航的新里程。
在日治期間,日軍曾經擴建啟德機場以作軍事用途,期間拆毀附近不少村落,以及拆去城寨城牆與炸毀聖山。戰後機場復元,更於1958年完成建造一條長2,194米,名為13/31跑道,伸延到九龍灣的海面。此新跑道能夠給予大型客機起降外,奠定了啟德機場作為全球國際機場之一的地位。
啟德機場位處人口密集的九龍城區,世界上也頗為罕見,它更被稱為世界最危險的機場,在降落之前,需轉急彎低飛繞過山嶺,對機師技術要求甚高,因此所有航空公司皆會指派資深機師到港。據聞在模擬駕駛訓練中,也以啟德機場作為指定降落對象。
「對於機場真係又愛又恨,由朝到晚,嘈到飛起,玻璃窗都震到轟轟聲。」居住在九龍城超過三十年的陳太對機場的記憶猶新。飛機的起降長年累月為九龍城區居民帶來極大的噪音困擾,卻又帶來區內商業的興旺,可說是非常矛盾。「飛機過個陣,乜都聽唔到,擘大口等飛機過,有時真係嘈到入心㗎﹗」曾在區內中學就讀和居住的阿明對飛機掠過,仍然說來興奮。阿明還記得,有時約三兩同學到唐樓天台「嗌飛機」,發洩一下鬱悶情緒,眼見龐然的珍寶機放下起落架在頭頂飛過,那種近距離的刺激和震撼更是畢生難忘。除了「動態」的經歷外,阿明也會跟同學到啟德離境大樓溫功課,貪其有免費冷氣,遇上會考季節,更需早些前去「霸位」。這些情景都一一烙印在阿明的記憶中。
六、七十年代,本地經濟起飛,港人生活逐漸富裕,其後更時興出外「遊埠」,不少旅行社更如雨後春筍,帶動不少港人到鄰近東南亞國家觀光旅遊,改變過往只是外地遊客到港。為本地旅遊業開拓新市場,打開了全新的局面。由始至終,啟德機場一直扮演了迎送旅客的角色。
隨著八十年代中國市場開放,中港交流加強,客運量也大幅提昇,加上出入口的總值逐年增加,令啟德機場在1986年的客運量突破1000萬人次,早已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在另一方面,因為香港在97年回歸,引發信心危機,使不少香港家庭相繼移民或將子女送到海外升學,因此在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中,機場大樓每日都會上演一幕又一幕、充滿離愁別緒的場面,相信此情此景,不少港人記憶猶新。
其實八十年後期,政府已意識到啟德機場在客貨量早已飽和,即使加建大樓或擴建跑道也難以應付,加上鄰近地區和中國沿岸城市都相繼興建自己的機場,因此在九十年代初,決定在大嶼山的西北面興建一所國際機場以配合發展趨勢。
1998年7月6日後,香港人告別啟德機場,迎接赤鱲角機場的啟用,為香港帶來新的氣象。至於啟德留下的大片土地,納入政府的《啟德發展計劃》,計劃興建公私營住宅、商業大廈、酒店和大型文娛康樂設施。至於原有的跑道,則建成可停泊巨型郵輪的碼頭。啟德郵輪碼頭首個泊位和第二個泊位分別在2013年6月和2014年9月啟用,期望香港成為區內的郵輪中心,為本地旅遊業帶來新的機遇。
何啟 (1859-1914)
何啟爵士,祖籍廣東南海,是本港首位獲封爵的華人。早年畢業於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後負笈英國留學,先後取得醫科和法律學位。回港後,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是當時最為活躍的華人領袖之一,其後創建香港西醫書院,為香港大學的前身。1899年,立法局通過的《保存宋王臺條例》,更是由他發起促成,往後更倡議九龍灣填海計劃,發展「啟德濱」,被視為華人集資下的首個本地基建地產項目。
區德(1840-1920)
區德,又名區澤民,是香港地產和建築業的先驅。早在19世紀末,已在港島開設昭隆泰商號,經營貿易進出口生意。在1910年代,聯同一班本地士紳,包括何啟、韋玉、周壽臣、曹善允、莫幹生等,合組「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在九龍灣一帶填海建造以「花園城市」為概念的高級住宅區。可惜後來因為遇上省港大罷工,財政不穩,計劃胎死腹中,部份土地更被政府回購,隨後興建成啟德機場。
後來區德逝世,遺願興建一所學校,加上莫幹生贊助之下,在1926年興辦了「民生書院」,校名則以兩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
啟德機場年表
1914年— 啟德公司創立,並準備在九龍灣進行填海計劃,興建住宅。
1920年— 名為「啟德濱」填海地的第一期工程完成,陸逐有街道和住宅的興建,漸成一個小社區。
1924年— 美國人Harry Abbott,在啟德試飛雙翼機。
1926年— 第二期填海工程停頓。
1927年— 政府接管啟德土地,並接手第三期工程。同年皇家啟德空軍基地成立。
1929年— 政府宣佈動工興建機場,基本工程於翌年完成。
1936年— 首班商業航空運作。3月24日,帝國航空首次抵達啟德,標誌香港民航新里程開始。
1942-1943年— 日軍佔領期間,拆毀九龍城寨的城牆和炸毀聖山和夷平附近村落,進行擴建機場計劃。1945年香港重光。
1946年— 9月24日,國泰航空公司成立。同年香港民航處成立。
1958年— 9月12日,啟德機場的13/31跑道正式開幕,取代日治時期的交叉狀跑道。
1959年— 機場安裝照明系統,令航機夜航降落正式開始。
1962年— 正式開放啟德機場客運大樓,連同控制塔。
1964年— 英國樂隊Beatles到港,引來歌迷熱烈歡迎,到機場迎接。
1970年— 4月11日,首架波音747珍寶客機降落啟德機場。
1976年— 貨運站正式啟用,二次監察雷達亦被應用。客運量為400萬人次。
1986年— 機場客運量突破1000萬人次,客運大樓和跑道擴建工程完成。
1990年— 港府提出玫瑰園計劃,當中包括在赤鱲角興建香港國際機場。
1996年— 啟德機場成為全球最繁忙機場的第三位,貨運吞吐量是全球首位。
1998年— 啟德機場完成七十多年的歷史任務,於7月6日凌晨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