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 黃偉傑
刊於2016年
昔日沙田(舊稱瀝源)按地區分九個約,每約輪流舉行十年一屆太平清醮,到第十年,九約再聯合一起打醮。時至今天,九約聯合打醮仍然維持,西曆年份逢「五」,2015年便是打醮的日子。至於九約中仍保留打醮習俗的只有田心村(逢「六」舉行)和大圍(逢「七」舉行),其他鄉村早因資源不足而停辦了。
沙田九約分九個區,合共四十八條鄉村,約三萬人居住。據故老相傳,清光緒元年(1875年)區內發生瘟疫,鄉中父老提議請車公神像遍遊各村,結果疫症消除。九約村民為酬謝神恩,議定每十年舉行一次太平清醮。
建醮歷時四日五夜,今天沙田樓房密集,要物色寬廣地方打醮並不容易。2015年大會借用牛皮沙街遊樂場作為醮場,比起新界鄉村大族的太平清醮,此場地較為細小,加上參與村民眾多,又常有麒麟隊和獅隊到賀,故經常擠得水洩不通。
九約村民大部分為客家人,由於省籍不同、習慣各異,聯合打醮要盡量容納大家的意見。一般鄉村打醮主要是祭祀孤魂野鬼,但九約還設有附薦棚供奉祖先。大會除了邀請喃嘸道士主持法事,亦同時接受其他佛、道團體設壇誦經,超度亡魂。佛道儀式同時進行,各取所需。
太平清醮最後一晚舉行祭大幽,村民合力將大士王像抬出醮場外面巡遊,寓意召喚留在村中的幽魂離開。打醮的高潮是火化大士王,一群村民用長竹桿扶直大士王,令它焚燒時不倒向任何一方,以免對該方位的村落不吉利,這種做法是沙田九約打醮的一個特色。大士王成為灰燼後,象徵已帶領一眾幽魂離開,社區得以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