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香港西南小島述略

大中國火柴廠曾見證坪洲早年繁盛的工業。

大中國火柴廠曾見證坪洲早年繁盛的工業。

今天在小島上仍找到一些已荒廢的窰廠建築。

今天在小島上仍找到一些已荒廢的窰廠建築。

坪洲雖小,仍保留了不少傳統習俗,也視為凝聚居民的一個好機會。

坪洲雖小,仍保留了不少傳統習俗,也視為凝聚居民的一個好機會。

坪洲天后宮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廟宇。

坪洲天后宮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廟宇。

喜靈洲曾有痳瘋病院、戒毒所、越南難民營和懲教所,留下不同年代的建築物。

喜靈洲曾有痳瘋病院、戒毒所、越南難民營和懲教所,留下不同年代的建築物。

喜靈洲是一個未受環境污染的優美小島。

喜靈洲是一個未受環境污染的優美小島。

喜靈洲上曾設有痲瘋病院。

喜靈洲上曾設有痲瘋病院。

周公島上曾經出現天體營,後來遭居民反對而結束。

周公島上曾經出現天體營,後來遭居民反對而結束。

文字 | 陳溢晃
圖片 | 黃偉傑

香港水域,西南除大嶼山及香港島外,另有長洲、坪洲、周公島、喜靈洲及石鼓洲等;西北邊緣海域尚有龍鼓洲、沙洲及大小鴉洲。

坪洲人文地理居民生活

僅有約一平方公里面積的坪洲, 島上最高山嶺稱手指山, 高度也不外一百公尺左右, 南北兩灣腰峰地帶即為主要民居及商業區, 主要街道為永安街。

據資料顯示,坪洲在唐宋期間已有人居住,七百年前主要為漁民,又以海陸豐人(鶴佬)居多,漁業興旺時竟然曾擁有拖船三百多艘。天后誕的日子,船隻泊排延至長洲,可說盛況空前。

天后廟前永安街(商業街)經商的多為客家人,清朝中葉多姓族人(呂、鍾、陳、林、范及李)遷入散居於大龍村、山頂村、圍仔村、圍仔井新村及大窩村。居民分別來自新安布吉及大埔田寮下等。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坪洲擔當起中轉站及物資供應角色,島上亦發展灰窰業,擁有灰窰廠達十一間之多,頗多居民從事窰廠工作,著名窰廠有東興、大利及勝利灰窰廠。1940 年代前後,青洲英坭廠創立,產品價廉物美,間接令坪洲土產灰窰業日漸式微而倒閉。

灰窰業主要原料為海中珊瑚及貝殼,通過窰中高溫使原料成白灰,供用在建築及農業中。

重點小工業火柴業

小工業中以火柴的製造馳名遠近,大中國火柴廠的誕生,成為坪洲居民謀生另一項重要途徑。

早在1937 年,有上海富商於坪洲開設全東南亞最大的火柴廠大中國火柴廠,當時容納員工二千多名,且日以繼夜投入生產。因此,坪洲有火柴島之美譽,目前仍有多塊「火柴廠」界石立於島上。

除火柴廠外,另有鋼管廠、造船廠、牛皮廠、紡織廠、柚木傢俬廠及陶瓷繪畫加工廠,燈泡、藤器編織業等類型手工業,為坪洲居民製造大量就業機會,也吸引了不少島外人士到坪洲工作。

也許為業權及種種原因,絕大部分各類廠址未能得到官方或地方人士的保護,已經淪為廢墟,其後必然被企業財團把地皮收購興建屋邨、大廈,以解決這香港地最迫切的住屋問題。都市人口不斷增加,離島也不例外,除原住民外,逢假日各地遊客不斷湧入,大澳、長洲、坪洲等無一例外。然而,島嶼面積有限,故當局及發展商唯有產生填海取地的念頭,但卻遭到那些環保人士反對。固然,眾生平等,能顧及生物(人類以外),使生態平衡是美麗理想,但是萬千年來人類真的可與其他生物等齊同觀嗎?即使人類本身便是時刻你爭我奪,戰爭遠在地球另一邊燃燒。人類聰明嗎?自以為是罷了。

小島迷你勝蹟處處

迷你小島坪洲,以觀光旅遊角度而言,可說勝蹟處處,只是這必須閣下對中國傳統文化、風俗有興趣才談得上。例如神靈祟拜,當你從渡輪碼頭踏上坪洲,右行大街直透處為天后古廟,這可當作首站參觀點罷。

天后娘娘何許人也,中國由天津、上海、福建到廣東沿海城市,天后的名字可是響噹噹,連皇帝及三保太監鄭和出巡或出海都得向天后參拜,以祈求海運亨通平安來去。這海域女神為宋代小官之女,從小善心爆棚,並得道士傳授醫術,她常為百姓治病,這只是小事。「普天均雨露,大海靜波濤」這詩句則充分顯示出天后慈悲心、博愛及護國安民的潛意識美德。

千年前福建莆田湄洲島一位林姓女子,出生滿月卻未出一聲:父母為其取名「默」,即林默,那就是今日人們所熟知的女神天后。而出生日期為農曆三月廿三,也即是敬祝天后誕的日子。坪洲小島島民近海食海,奉海神天后是順理成章的事,且儀式十分隆重。坪洲敬祝天后日期與其他地方有別,稱為「禡行鄉」,舉辦於農曆七月廿一日。那天被請出的天后安坐神輿中由壯士抬著,配合舞獅舞龍巡遊主要街道。這傳統來自1920 年代,坪洲島上發生瘟疫、島上海豐人士建議建醮會借助神力消災。果然,天后巡洲後瘟疫消失,其後每年均有天后巡遊,並成為節日慶典,也豐富了居民生活,興旺了島中各行各業,特別是飲食業。

關於周公島與喜靈洲

周公島面積零點五四平方公里,位處坪洲南、長洲之東北。其西南與喜靈洲為鄰,原乃荒島無人居住。1960 年代末期有難民登島耕作,協助難民者為英人鮑健士(Gus Borgeest)及其夫人華人何佩珍,至1932 年有位澳洲移居香港的德國人以周公島為基地,設立天體營,後遭鄰島居民及漁民以傷風化為由反對而結束。1953 年,英國人鮑建士帶領難民向港府租島墾荒,改島名為「日光島」(Sunshine Island),可惜周公島地勢環境確實太差,開發極難,再加上鮑建士棄島離去,計劃失敗告終。及至1970 年代,有位外籍宣教士在島上建立戒毒中心,然而最後還是因天然環境的惡劣而失敗收場。

喜靈洲原名尼姑洲,1951 年7 月5 日國際痲瘋救濟會香港分會決定接受港府撥款,闢喜靈洲痲瘋病院,竟成為痳瘋病人樂園,最高峰期達五百多人。福音醫療所成立於1954 年1 月16 日,由葛量洪港督主持開幕的,為島上人們服務,更成為喜靈洲工作中心。1955 年,香港首個弱能童子軍旅於喜靈洲成立。亦設殘廢病人工場,1960 年5 月21 日落成。另有療養院一所,為肺病病人康復中心,收容十五名病人,其後擴建為醫院,由栢立基港督主持開幕。團體及個人往參觀要事先申請,以便安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