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村鄧族建築群

鄧氏宗祠座落在厦村市旁,為三進兩院建築。

鄧氏宗祠座落在厦村市旁,為三進兩院建築。

昔日的墟市保留了舊門樓和街巷格局。

昔日的墟市保留了舊門樓和街巷格局。

厦村鄧氏宗祠又名「友恭堂」,紀念兩位開基祖的兄友弟恭。

厦村鄧氏宗祠又名「友恭堂」,紀念兩位開基祖的兄友弟恭。

鄧氏宗祠內有 「孝」、「第」二字,相傳為宋代理學家朱熹手筆。

鄧氏宗祠內有 「孝」、「第」二字,相傳為宋代理學家朱熹手筆。

古蹟辦修復友恭學校時, 重建外面的遊廊。

古蹟辦修復友恭學校時, 重建外面的遊廊。

 友恭學校內以圓拱分隔課室空間。

友恭學校內以圓拱分隔課室空間。

禮賓樓曾是接待客人住 宿的地方。

禮賓樓曾是接待客人住 宿的地方。

地址 | 元朗厦村市
祠堂建成年份 | 1750
評級 | 祠堂建築群-法定古蹟

圖片 |黃偉傑、霍俊龍
刊於2017年

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的鄧氏,散居多條鄉村,其 中元朗厦村頗具規模,建有宏大的鄧氏宗祠。 此宗祠連同毗鄰的客室和學校於 2007 年一併被 列為法定古蹟,修葺後回復光采。

明洪武年間,錦田九世祖鄧洪贄和鄧洪惠堂兄 弟遷居厦村,分別在東頭里(今東頭村)和西 頭里(今祥降圍)開基立業。後人在兩村之間 興建鄧氏宗祠,供奉二祖,又名「友恭堂」, 取「兄友弟恭」之意。其後子孫繁衍,分遷至 錫降圍、錫降村、羅屋村、巷尾村、新圍及新 屋村,形成一個龐大的鄉。

墟市旁的鄧氏宗祠

厦村昔日瀕臨海邊,是后海灣與青山灣之間的 航道。乾隆年間,鄧族在此立墟,稱為「厦村 市」,設有碼頭,吸引附近村民和華南沿岸的 商人到來買賣貨物,繁盛一時。20 世紀初,元 朗新墟出現,加上天水圍建了堤壆,河床淤塞, 厦村市走向衰落,現在仍可見到昔日的門樓、 街巷和關帝廟。

18 世紀有族人鄧作泰從江西學習堪輿歸來,認 為厦村市旁之地來龍奇偉,局勢開朗,水口緊 密,在此建祠子孫定必繁衍。乾隆庚午年(1750 年),一座三進式的祠堂落成。神龕中央供奉 兩位在厦村開基的堂兄弟,另外還有皇姑趙氏 的神主。

禮賓樓和友恭學校

祠堂左側有一列建於 1920 年代的建築物,包 括供客人留宿的客房和客廳(現稱禮賓樓),後 面的友恭學校也屬同年代建築。隨着學生增多, 該校於 1964 年在新生村另建新校舍,但到了 1996 年卻因收生不足而停辦。

在祠堂後方的舊校舍,經古蹟辦修復和重建遊廊 後,現給友恭學校校友會作為會址,並用作展示 舊照片,讓人留住舊日記憶。

返回



其他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