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南丫風情畫

南丫島風光明媚,景色怡人,令人恍如置身歐洲小島。

南丫島風光明媚,景色怡人,令人恍如置身歐洲小島。

南丫風采發電站。

南丫風采發電站。

早年島上居民生活仍以務農為主,隨後經歷大興土木,生活起了頗大變化。

早年島上居民生活仍以務農為主,隨後經歷大興土木,生活起了頗大變化。

周織開在南丫電廠工作近三十八年,始終喜愛南丫清靜簡單的生活。

周織開在南丫電廠工作近三十八年,始終喜愛南丫清靜簡單的生活。

Freddy花上數星期,在朋友的咖啡室牆上繪上漂亮壁畫,嬴得不少掌聲

Freddy花上數星期,在朋友的咖啡室牆上繪上漂亮壁畫,嬴得不少掌聲

Alice從事藝術創作,坦言這裏造就了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

Alice從事藝術創作,坦言這裏造就了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

南丫島上任何角落都充滿文化氣息。

南丫島上任何角落都充滿文化氣息。

正如容素顏校長所說,島上不同膚色的族群,共同生活,反映真正的共融。

正如容素顏校長所說,島上不同膚色的族群,共同生活,反映真正的共融。

近年南丫也吸引為數不少的內地遊客。

近年南丫也吸引為數不少的內地遊客。

南丫的「酒吧街」,經常聚集了不少外籍居民,把酒言歡。

南丫的「酒吧街」,經常聚集了不少外籍居民,把酒言歡。

假日的南丫島,不少市區市民都會到來「抖抖氣」。

假日的南丫島,不少市區市民都會到來「抖抖氣」。

文字 | 吳文正、胡卿旋
圖片 | 文化葫蘆、香港電燈有限公司

香港周邊有著多個不少大小的島嶼,但說到最具特色的,相信很多人會想到南丫島。這個被譽為充滿異國風情的地方,在古時曾稱為「博寮洲」,面積一千四百公頃,但只住上約八千人,除了本地原居民外,更有不少外籍的居民。多年來,中西文代交織著,締造小島風情外,同時帶來了不少變化,長年華洋雜處下,彼此和平共融,相互尊重各自的背景和文化,相信就是南丫島的獨有生活氣息和氛圍的來源。

謀生

過去南丫島跟其他島嶼一樣,居民都以漁農業為生。1960 年代更有為數不少的輕工業進駐,隨後的1970 年代,不少漁民開始轉型養魚業,藉此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奈何不少新生代也盼望到市區尋找更多的工作機會。

要說南丫島近四十年來最大轉變,相信一定是港燈選址島上興建了南丫發電廠。它那三枝巨大的煙囪目前矗立在島上北邊的菠蘿咀,不期然已成為了南丫島的標誌。

1982 年投產的港燈南丫發電廠對於南丫島的發展,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電廠當時主要分三期興建,工程橫跨1970 年代未至1990 年代,更於2002 年進行第四期擴建以配合使用天然氣的發展。施工期間,港燈除了聘用不少外籍工程人員,亦需要招募各級員工,無形中為島上居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時至今日,電廠仍然有為數不少的島民正在為電廠效力。

人稱「司機周」、周師傅的周織開,是南丫島原居民。他原本早出晚歸在市區揸的士,1982 年經朋友介紹「回流」,加入電廠當司機。

「當時政策是對南丫原居民優先聘用,我係電廠第196 個員工,編號196。我入職時經已有四、五十個南丫人係廠內返工。」在電廠工作至今近三十八年,周見證電廠煙囪由一變三,管理層亦由以往以外籍人士為主,變成現在全部由華人管理,滄海桑田,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

周坦言穩定的工作時間及收入是吸引他長期服務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電廠員工與南丫之間的一份情誼,在時光飛逝間不自覺地更見緊密,加上周對南丫這片土地的熱愛,每每亦引發他的懷緬幽思。「未有電廠之前,電廠中間嗰枝煙囪的位置,相傳有個張保仔洞,係我兒時嘅秘密基地,踢波、放爆仗,都喺裏面偷偷進行,南丫島確實帶給我很多回憶。」中國人說的,生於斯長於斯,我想就是這麼一回事。周浸醉在回憶中,娓娓為我們道出他的秘密花園。

不單止周師傅,在電廠內很容易就會撞上同為南丫人的老員工,年資動輒二十年以上,另有些退休員工即使兒孫已搬出市區,他們仍堅守南丫——「無他嘅,貪其生活簡單清靜也。」周帶著例牌笑容點中箇中重點來。

社區

正正由於南丫島環境寧靜怡人,面積偌大,早已吸引不少「外人」來居住。據說一些早期曾於電廠工作的外籍人員,完約之後索性留在小島生活,將南丫島視為自己另一個家。打從1990 年代開始,不少外籍人士在朋友相互推介影響下,陸續遷入小島。除了居住外,部分更會開設小店;如酒吧、雜貨店或是售賣家鄉特色食品。在島上不同族裔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但相互也有聯繫,逐漸形成多元又包容的人際網絡。進入互聯網時代,也促成出現南丫的網絡平台。正如居民Anna 所說,早期南丫島有一個以介紹二手家具的社交平台,也變成一個供南丫島居民交換情報訊息,恍如一份「南丫日報」的網絡,今天更發展出兩個甚具分量瀏覽量大的南丫網站。「每日都好多人追看留意,當然裏面有唔少八卦嘢!」。

南丫島另一樣令人樂道回味的地方,相信是那份濃得化不開的藝術文化氣息,深信是今天所謂文青的先驅。據友好告知島上住上不少文化界朋友,部分來自本地傳媒和從事藝術工作,他們深愛南丫島所提供的空間環境和那份恬靜。退休前從事產品設計師的Freddy,坦言喜歡南丫島那份街坊鄰里的關係,「呢度嘅人好主動,唔識都會同你打招呼, 好親切, 好close。」除此之外, 大前提是這裏的空間容許他可以飼養五隻狗和六隻貓咪,因此這裏絕對適合喜愛飼養寵物的朋友。而Freddy 的太太Alice,是一位全職的玻璃製作者和藝術家,假日會開工作坊教授吹製玻璃器皿,更開設售賣自家製作的小舖維持生計,「我哋唔係搵大錢,最緊要可以享受簡單的基本生活。」。

另一邊廂,在南丫島住上逾三十年的阿輝,發現近年的外籍居民起了微妙的變化。正如他所說的「changing colour」,他留意到回歸前多是金髮綠眼的歐美人士,近年多了不少來自中東、南亞的居民,他們部分開設食店,假日不少遊人更專程走來光顧。阿輝憶及二十年前南丫島曾有一間開設在村屋內的卡拉OK,為當時的他和居民提供娛樂,可惜今天已成絕響。問他最難忘的事情,當說到2003 年沙士期間,不少市區的居民專程來南丫島吸「新鮮空氣」,皆因當時南丫島是零個案社區。「見到市區嘅人一落船,即刻除了口罩大大啖吸着,我真係有啲驚㗎!」阿輝說來仍感到莫名其妙。

話說回頭,對人對事有愛就有恨,雖然不少中外居民大都對南丫島的生活讚不絕口,但都異口同聲抱怨船期班次的安排,以至日常用品也較市區昂貴。但轉頭一想,他們倒非常理解問題的所在。再相比市區的高昂租金和環境,南丫島無可否認能提供他們口中那種「平、靚、正」的生活質素。

難得大家活在同一天空下,彼此珍惜愛護大自然賦予的環境。對於日漸擠迫令人透不過氣的市區生活,這裏無疑提供了另類的生活選擇。


南丫島上最「大」的島民

南丫發電廠被視為南丫島重要一員,港燈為協助推動島上發展,設立了社區信託基金——「南丫基金」,出資重鋪洪聖爺灣沙灘附近家樂徑,重建天后古廟,興建榕樹灣廣場、榕樹灣圖書館等建設,既改善社區設施,亦惠及當地居民。

除了關愛社區,電廠對南丫島的生物多樣性同樣關注,曾委託專人在島上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為候鳥、蝴蝶、蜻蜓、豆娘等物種制訂行動計劃,保護牠們的棲息地。

港燈南丫發電廠

• 位置:南丫菠蘿咀
• 逐步以天然氣去取代燃煤為主要發電燃炓。預計到2023年,天然氣發電量佔七成左右,廠內亦安裝有全港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之一。

風采發電站

• 位置:南丫大嶺
• 葉片直徑五十米,塔桿長度四十六米,全自動操作。每年平均可生產一百萬度綠色電力,有助減少八百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