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樊仙誕

為慶賀樊仙誕,麒麟隊和獅隊特地從大美督及大埔市區遠道而來。

為慶賀樊仙誕,麒麟隊和獅隊特地從大美督及大埔市區遠道而來。

碗窰鄉曾經盛產青花瓷器,現時窰場遺址已被列作法定古蹟,碗窰村公立學校的部份校舍亦作碗窰展覽之用。

碗窰鄉曾經盛產青花瓷器,現時窰場遺址已被列作法定古蹟,碗窰村公立學校的部份校舍亦作碗窰展覽之用。

為了祈求窰場運作順利,馬氏十六世祖馬彩淵特地回長樂縣家鄉,恭請樊仙到碗窰鄉坐鎮。

為了祈求窰場運作順利,馬氏十六世祖馬彩淵特地回長樂縣家鄉,恭請樊仙到碗窰鄉坐鎮。

大埔區議員林泉曾就讀碗窰公立學校,故回來參加樊仙誕,順便跟舊同學叙舊。

大埔區議員林泉曾就讀碗窰公立學校,故回來參加樊仙誕,順便跟舊同學叙舊。

雖然上碗窰的居民代表馬家強謙虛地表示慶典「只是簡單的拜神儀式」,但是樊仙寶誕依然鑼鼓喧天,街坊鄉里齊聚。

雖然上碗窰的居民代表馬家強謙虛地表示慶典「只是簡單的拜神儀式」,但是樊仙寶誕依然鑼鼓喧天,街坊鄉里齊聚。

刊於2014年

青花瓷鄉守護神 

說起香港製造,不少人都想起六、七十年代工業起飛,膠花、紡織、玩具、電子產品,有誰想過古代香港有工業?原來早在五代十國開始,大埔吐露港的採珠業已漸成雛型,碗窰鄉早在明代便有文、謝兩族經營窰場,生產青花瓷器。大埔碗窰鄉擁有全港唯一的樊仙宮,供奉燒造陶瓷的祖師樊仙, 每年農曆五月十六日慶祝樊仙誕。

碗窰鄉附近山崗,昔日蘊藏豐富的優質瓷土曠, 水源豐富,適合經營窰場。清康熙元年(16 62年) 朝廷頒布遷海令,詔令沿海居民內遷五十里,村民被迫離開家園,窰場荒廢。康熙八年(16 6 9年), 朝廷宣佈復界後,只有文氏返回碗窰鄉,客籍的馬氏族人南下在碗窰鄉定居,康熙十三年(1674年) 馬氏斥資向文氏購入窰場,為了祈求窰場運作順利, 鄉民馬彩淵興建今天所見的樊仙宮。經歷二百多年的生產,窰場最終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結束,但是樊仙已經成為了碗窰鄉的守護神。過去每年農曆五月十六日的樊仙寶誕,碗窰鄉都會公演四日五夜的木偶神功戲,一直延續至1941年香港淪陷才中斷。其後於1958年恢復賀誕,改演粵劇慶祝,至八十年代才正式取消演戲酬神。

返回



其他節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