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泰亨鄉

自泰亨世系的開族之祖文蔭算起,泰亨文氏在大埔已有七百年歷史。

自泰亨世系的開族之祖文蔭算起,泰亨文氏在大埔已有七百年歷史。

一眾文婆婆、文嬸嬸正在落力地包粽,將文化和好味道一起傳承下去。

一眾文婆婆、文嬸嬸正在落力地包粽,將文化和好味道一起傳承下去。

泰亨文氏宗祠旁,聳立著一尊威嚴的文天祥像,以紀念其英勇事跡。

泰亨文氏宗祠旁,聳立著一尊威嚴的文天祥像,以紀念其英勇事跡。

文貴連  泰亨鄉公所主席

文貴連 泰亨鄉公所主席

刊於2014年

泰亨鄉文氏的世系,可以追溯至周文王的支庶和春秋時代的文種大夫,但要數眾人熟悉的則是南宋的抗元名臣文天祥。泰亨鄉的始祖不是文天祥,而是其從弟文天瑞。每年農曆五月,家庭主婦除了忙著收拾衣服,還要精心準備應節食品。而在泰亨鄉, 就有十餘個婆婆聚在文氏宗祠,熱熱鬧鬧地包起粽來。負責活動的泰亨鄉公所主席文貴連亦早早到場,打點一切。

從前,泰亨鄉包粽都是各家各戶自己負責,甚少會約在一起,反炒米餅由於製作比較複雜,鄉來的妯娌便會相約在一起,「整完一家到另一家」。文主席眼見鄉內漸漸少人製作炒米餅,「包粽又各有各包」, 便借區議會贊助端午派粽活動的機會,組織阿嫂團包粽,他說:「我一來不想傳統文化消失,二來可以讓老人家聚一聚。」六十年代以前,泰亨鄉還是以種稻米、蔬菜為主的農村,村內有曬穀場給村民曬穀兼納涼,村民有的是閒聊的時間。但自從新界不再種米,曬穀場派不上用場,連到空地納涼聊天的習慣也不見了。因此文主席想趁此機會讓大家相聚一下:「趁此機會,她們可以多一些機會聯繫, 順道帶起人與人的關係。」

返回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