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從明渠到啟德河

九十年代以前,這是名副其實的「彩虹河」,那時新蒲崗多工廠,染廠,他們排放出來的污水將明渠的水污染得五顏六色,而且傳出惡臭。

九十年代以前,這是名副其實的「彩虹河」,那時新蒲崗多工廠,染廠,他們排放出來的污水將明渠的水污染得五顏六色,而且傳出惡臭。

現在的衙前圍村和啟德明渠屬黃大仙區議會範圍;九龍寨城公園則屬九龍城區議會,但這兩個地方早在區議會出現之前,本屬同一歷史源流的聚落:衙前圍的「衙」即是九龍寨城的衙門。

現在的衙前圍村和啟德明渠屬黃大仙區議會範圍;九龍寨城公園則屬九龍城區議會,但這兩個地方早在區議會出現之前,本屬同一歷史源流的聚落:衙前圍的「衙」即是九龍寨城的衙門。

多年來,李德康對活化啟德河甚為關注。

多年來,李德康對活化啟德河甚為關注。

經過淨化的啟德河,水質改善,多了魚類活動,引來不少街坊垂釣。

經過淨化的啟德河,水質改善,多了魚類活動,引來不少街坊垂釣。

文字 | 蔡琇瑩
刊於2015年

不過是十多二十年前,當你經過九龍城至新蒲崗的彩虹道一帶,即使未到那條「明渠」旁邊,你已經可以憑嗅那條「臭渠」的存在。近當你再度經過當年的「臭渠」,當年的「啟德明渠」已悄悄變身成「啟德河」!當年臭氣薰天的情況改善了,偶爾還可看見有人在河邊垂釣!

『啟德河』全長約 2.4公里,由蒲崗村起,沿着彩虹道流經東頭村和新蒲崗至啟德機場舊址,最後流進維多利亞港。

因着戰後的九龍市區發展,原是大片鄉村的東九龍變成了工業區、公共屋邨,而原先將山水引下用來灌溉田地的龍津河頓變成「明渠」。

「龍津河收集獅子山的山水、雨水,流落到較低窪的衙前圍村一帶。當時的村民就在河邊種植西洋菜。約在 1930年代以前已有「啟德明渠」出現。」人稱「康哥」的黃大仙區議會主席李德康說,也有人說龍津河大概是衙前圍村的「護城河」,「日治時期日軍將九龍寨城的城牆拆下建啟德機場、『啟德明渠』。早些年還可見明渠旁邊有一些大麻石。」他說,不同段落的啟德河仍保留着不同的建築特色,可見此河見證這一帶的城市發展。

李德康說早在 1992、93年,當黃大仙區議會知道啟德機場將會搬遷,他們已向政府提出有關改善啟德明渠規劃。黃大仙區議會曾在 2007年提出將啟德明渠以混凝土覆蓋,以圖解決明渠臭氣薰天的情況,又可增加可使用的土地;後來在其他團體如陳婉嫻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啟德發展民間聯席倡議下,加上當時啟德河的水質有所改善,於是黃大仙區議會將成功爭取並已獲政府部門同意的啟德河「全冚方案」扭轉成為只覆蓋黃大仙警署對出的一段。「推翻自已爭取的方案,當中經歷了很大的困難。不過從事地區發展工作,也要配合生態發展。」他說。

今天,啟德明渠傳出臭味的問題已大為改善。啟德發展民間聯席將明渠正名為「啟德河」。在黃大仙區議會服務差不多二十年的康哥覺得啟德河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如擴闊一些河道的段落、做好排洪設施、改善水質令它成鳥類可生活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讓公眾可以親近這條曾孕育出九龍半島鄉民的生活、保存着九龍半島如何由鄉村變城市這段歷史的河流。



(刊於2015)年

返回



其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