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城市迷宮—戰後九龍城寨

九龍城寨被認為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群,縱使經已拆卸,今天仍是不少本地和外國院校研究建築風格的重要範例。

九龍城寨被認為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群,縱使經已拆卸,今天仍是不少本地和外國院校研究建築風格的重要範例。

除了建築特色外,城寨反映了低下層居民的生活風貌,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密集的自給自足小社區。

除了建築特色外,城寨反映了低下層居民的生活風貌,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密集的自給自足小社區。

二十世妃初,城寨仍有城牆保護,城內只有簡陋的磚石砌成的民房,而商舖則集中在九龍大街之上。(圖片 / 政府新聞處)

二十世妃初,城寨仍有城牆保護,城內只有簡陋的磚石砌成的民房,而商舖則集中在九龍大街之上。(圖片 / 政府新聞處)

對於外人來說,城寨是藏污納垢之地,但對於居民的信仰,卻沒有關係,昔日寨內建有一座天后廟,頂上蓋有鐵絲網,防止垃圾掉下,被稱為「天羅地網」。

對於外人來說,城寨是藏污納垢之地,但對於居民的信仰,卻沒有關係,昔日寨內建有一座天后廟,頂上蓋有鐵絲網,防止垃圾掉下,被稱為「天羅地網」。

城寨早年有不少山寨廠和食品加工場,衛生環境惡劣。據聞當年全港八成的魚蛋都是出自城寨。

城寨早年有不少山寨廠和食品加工場,衛生環境惡劣。據聞當年全港八成的魚蛋都是出自城寨。

曾經有居民形容早年城寨有三多:妓寨、鴉片煙檔和牙醫,雖然這些牙醫大多無牌經營,卻收費廉宜,惠及不少普羅大眾,也減輕對醫療系統的負擔。

曾經有居民形容早年城寨有三多:妓寨、鴉片煙檔和牙醫,雖然這些牙醫大多無牌經營,卻收費廉宜,惠及不少普羅大眾,也減輕對醫療系統的負擔。

九龍城寨早已成為歷史,七十年代,羅文歌下的獅子山下,同甘共苦精神,在今天在市民心中,其演譯和理解有所不同。(圖片 / 政府新聞處)

九龍城寨早已成為歷史,七十年代,羅文歌下的獅子山下,同甘共苦精神,在今天在市民心中,其演譯和理解有所不同。(圖片 / 政府新聞處)

昔日九龍城寨代表着城市的黑暗(City of Darkness),外人走進,如入迷宮,不知去向,但對於居民來說,卻是另一番景象。

昔日九龍城寨代表着城市的黑暗(City of Darkness),外人走進,如入迷宮,不知去向,但對於居民來說,卻是另一番景象。

光影之下的城寨,看來絕不恐怖嚇人,相反呈現了一種歷史的滄涼和美態。

光影之下的城寨,看來絕不恐怖嚇人,相反呈現了一種歷史的滄涼和美態。

城寨拆卸後,居民各散東西,難得城寨街坊會找來數位舊街坊聚首話當年。前排左起:劉錦朝先生、曾建芬女士、葉德偉先生,後排:譚秀娟女士、陳祥全先生。

城寨拆卸後,居民各散東西,難得城寨街坊會找來數位舊街坊聚首話當年。前排左起:劉錦朝先生、曾建芬女士、葉德偉先生,後排:譚秀娟女士、陳祥全先生。

其實城寨是一個值得從多方面深入探討的地方,可惜本地學者較少參與,相反外國和日本的機構傳媒對此卻非常熱衷,甚至出專書紀錄。

其實城寨是一個值得從多方面深入探討的地方,可惜本地學者較少參與,相反外國和日本的機構傳媒對此卻非常熱衷,甚至出專書紀錄。

對於一個地方或建築物的去留,過去市民甚少機會發聲,鑑於城寨本身的歷史和地位特殊,中英政府最終決定於1993年清拆。

對於一個地方或建築物的去留,過去市民甚少機會發聲,鑑於城寨本身的歷史和地位特殊,中英政府最終決定於1993年清拆。

舊日的九龍城寨,經已變成一座富庭園特色的公園,而中間的衙門建築仍然保留。

舊日的九龍城寨,經已變成一座富庭園特色的公園,而中間的衙門建築仍然保留。

經歷了百多年來歷史的糾纏,城寨早已消逝,留下的只是零碎的口耳相傳故事和片段,全紀錄整存仍得倚賴民間的熱心人。

經歷了百多年來歷史的糾纏,城寨早已消逝,留下的只是零碎的口耳相傳故事和片段,全紀錄整存仍得倚賴民間的熱心人。

文字及圖片 | 吳文正
刊於2015年

香港經歷過二次大戰,日軍的侵略。九龍城寨原先的城牆已遭拆毀,1949年後,中國大量難民的湧入,城寨成為他們其中一個立足地,人口急增,當中品流複雜,逐形成藏污納垢之處,罪惡的溫床,加上政治地位特殊,長久以來被外界稱之為「三不管」之地。

然而過去數十年來,九龍城寨與香港一同經歷戰後的貧乏困苦和見證經濟的起飛和急速發展;不少在此居住生活過的居民,卻對城寨存有一份難以忘懷的感情,他們心目中城寨故事,又是一個怎樣的香港故事,就在訪問中,為我們娓娓道來。

原來戰前的城寨仍有保留一些傳統的中式磚石房屋,後來因為1949年後難民的湧入,土地不敷使用,四周搭建不少臨時的木屋寮屋。隨後在60年代後,不少小型發展商覷準商機,開始收購房屋,興建高層樓宇,由於沒有建築條例規管和規劃,這些非法樓宇大多在沒有打樁的情況下,大量興建,互相緊靠倚傍,形成一個密不透風的「新城寨」,甚至有人形容為它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群」,甚至是「會呼吸的有機的建築物」,蔚為奇觀,成為九龍城區一個奇特的景觀。

 

非法建築 蔚為奇觀

雖則解決了居住的基本問題,但同時卻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例如環境擠迫下衍生的衛生問題,至於水電供應更是居民急切面對的難題,雖然寨內還存有古井,但因年代久遠,早沒有人使用,居民只好自行駁建街喉,從城外引入食水,好些居民更索性在街喉旁邊刷洗衣服和就地梳洗,街坊眼中,早已見怪不怪。「我每日出街都要帶兩個水桶落樓,放工回來裝滿水,抽著水桶上樓梯返屋企。」在城寨居住多年的陳祥全憶述當時境況。

後來有建築商開始在樓宇天台安裝大水箱儲水,以供應住戶,每月收取水費,仿如「水務局」一樣。而60年代初,中電也在城寨舖設電線,但非法偷電問題卻仍然猖獗。這些電線水管交錯鋪設在城寨內外的街道上,尤其寨內昏暗不見天日,更會長年滴水,積水遍地,令原本雜亂的環境,更顯惡劣,但大部份居民早已習以為常。

三不管下的黑暗時期

城寨早年以三不管聞名,除了政治地位特殊所致外,主要由於不少非法勾當在此經營,據一位舊街坊所說,例如鴉片煙檔、牌九、番攤等賭檔以及脫衣舞、妓院,甚至狗肉檔等,形成地下聲色犬馬之地。在50至60年代期間,一些不法份子受到包庇,這些違法事情甚為公開;根據已故本地掌故家梁濤的研究;1953年前後,有人在油麻地榕樹頭、廟街一帶公然招攬市民,包車到城寨「消遣」。據說寨城中的一條稱為「光明街」的小街,竟是遍佈賣白粉的檔口。相信這二十年間,可說是城寨最黑暗的時期。

自給自足的社區 

經過多年的發展,城寨基本上可說已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居民大都是正當人家,早年的移民中,當中不少是國內的有識之士,由於專業資格在港未得認可,只能在城寨中無牌營業,其中牙醫診所大量湧現,近東頭村道一邊招牌林立。鑑於早年政府醫療系統未完善,這些診所為市民提供廉價的醫療保障。除了牙醫診所外,卻少人知道是城寨內有不下數百間的山寨廠和食品工場,當中包括:燒臘、魚蛋、糖果、玩具、塑膠、紡紗等等,既為貧苦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同時為其時工業發展帶來貢獻。

在外人眼中,城寨是個罪惡溫床,但在舊街坊眼中,城寨治安並不太差。「有事嘅話,差人都會入來做嘢。」「其實治安問題主要來自隔離西頭村,裏頭的大哥,都是有其規矩。」舊街坊芬姐和梁太異口同聲為城寨開脫。「至於街坊鄰里間,感情真係唔錯,互相照應。」她們補充說。

守望相助的鄰里情 

由於城寨樓宇密集,內裏道路狹窄,仿如迷宮,外人根本難以辨認,加上長久以來的負面印象,既感神秘,更覺詫異。而城寨旁的東頭村和西頭村,經常發生大火,因此城寨街坊對火警的警覺性甚高,幸好多年來,城內並未發生大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會否覺得居住城寨,容易給人帶來奇異目光?「能夠有幾萬元,買到自住單位,都不知幾多人羨慕,哪有歧視喎﹗」九龍城寨街坊福利事業延續促進會總幹事葉德偉,說來興奮。至於當年清拆事件中,受影響的住戶大都能得到妥善合理的賠償和安置,因此清拆期間,除了個別地下商戶較為激烈外,並未出現嚴重的抗爭,相信是歸因於九龍城寨街坊福利事業延續促進會,在過程中,在居民和政府之間,擔當中介調停的角色。

1984年,中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之後於1987年,港府宣佈清拆九龍城寨,受影響居民超過三萬人。1993年,城寨進行清拆,兩年後建成今日的九龍寨城公園。這個經歷百年滄桑的城寨故事雖然早已劃上句號,然而她既是記載著一段香港歷史身世的風雨飄搖,同時也訴說守衛國土、維護家園的唏噓往事。

城寨小故事 

日本旅行團

早於80年代初,每日都有一輛輛旅遊巴士,帶來一群群的中年日本觀光客到來九龍城寨,他們都抱著好奇的眼光在外圍拍攝留念,對於本地人來說,簡直匪夷所思。

後來有人告知,日本人前來城寨「憑弔」,是因為在日本國內城寨是著名的「九龍の魔窟」,傳說民初時期,有日本妓女被賣到城寨中妓寨,加上50、60年代色情事業的故事流傳,在口耳相傳下,竟成為旅遊熱點。

洗頭水唔駛買

由於城寨居住環境擠迫,不少樓宇都是緊貼而建,低樓層沒有窗戶,即使有窗也難開啟。有舊街坊稱,曾經洗頭時,發現沒有洗頭水,情急智生,伸手到隔壁廁所,取來洗頭水應急,然後放回原處。從中可見,城寨的居住實況,決非城外人所能想像。

返回



其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