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觀塘傳統陶瓷業今昔

鯉魚門三家村水上屋及海鮮酒家 (圖:黃慧怡)

鯉魚門三家村水上屋及海鮮酒家 (圖:黃慧怡)

鯉魚門天后廟。

鯉魚門天后廟。

胡潤松師傅父親胡水敬題「山川孕瑞」刻字。

胡潤松師傅父親胡水敬題「山川孕瑞」刻字。

維納斯女神瓷像。

維納斯女神瓷像。

萬機陶瓷廠廠長及陶瓷師傅。

萬機陶瓷廠廠長及陶瓷師傅。

青花童枕。

青花童枕。

粵東磁廠第二代及第三代負責人曹榮樞及曹志雄先生。

粵東磁廠第二代及第三代負責人曹榮樞及曹志雄先生。

1980年代石灣梁啟深師傅製作石膏模具。

1980年代石灣梁啟深師傅製作石膏模具。

《嫦娥奔月》電影中獻金鼎的片段。

《嫦娥奔月》電影中獻金鼎的片段。

在店前預備圖案貼紙工序。

在店前預備圖案貼紙工序。

譚志雄師傅示範在圓碟上車線。

譚志雄師傅示範在圓碟上車線。

陶趣閣仍然保留手繪彩瓷圓盤製的瓷廠招牌。

陶趣閣仍然保留手繪彩瓷圓盤製的瓷廠招牌。

張景在星光行示範陶塑製作工藝。

張景在星光行示範陶塑製作工藝。

觀塘陶趣閣負責人張嘉慧及張太周玉珍。

觀塘陶趣閣負責人張嘉慧及張太周玉珍。

文字 | 黃慧怡
圖片 | 黃慧怡、姚開麒、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香港電影資料館、陶趣閣、文化葫蘆

昔日的觀塘工業發展日益繁盛,不少陶瓷廠選擇落戶在觀塘、九龍灣及鯉魚門一帶,以家庭或友人合作方式營運中小型瓷廠。陶瓷產品除了供應本地市場外,還遠銷到歐美、日本、台灣、東南亞及澳洲等地。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有廣彩瓷、仿江西景德鎮青花瓷、福建瓷塑及日本彩瓷等仿古瓷。 

撫今追昔,現存於觀塘區傳統陶瓷廠寥寥無幾,仍繼續營運的只有1985 年遷入九龍灣的粵東磁廠。另外,觀塘的一家古家具店前身是在1970 年代末期創業的陶趣閣瓷廠,與粵東磁廠甚有淵源。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仍保存自1950 至1990 年代鯉魚門萬機陶瓷廠的產品及窰具。 

觀塘區這三家陶瓷廠的故事,見證了自1950 至1990 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到製造業北移,城市更新的歷程。瓷廠的負責人各自選擇堅守傳統手工業生產、產業轉型或向現代化生產技術發展的道路,以適應國際及本地市場需求的變遷。

鯉魚門萬機陶瓷廠 

1954 至1955 年,江西陶師曹明鑾(1886-1982)和江蘇人姚煥勛(1918-2014)在鯉魚門今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前海濱學校)後山辦陶瓷廠,並改名為「萬機化學工藝製品廠」(又稱「萬機陶瓷廠」)。陶瓷廠主要生產仿古陶瓷,陶瓷風格受到福建德化瓷雕藝術及江西景德鎮現代化製瓷及燒窰技術啟發。其後因國內改革開放及市場萎縮,逐步走向衰落,1996 年陶瓷廠停產後,廠址幾近荒廢淹沒在叢林中。這間陶瓷廠與鯉魚門社區關係密切,據萬機陶瓷廠的前廠長姚開麒及陶瓷師傅口述訪問得悉,不少陶瓷師傅是鯉魚門的原居民,又是海濱學校的學生,如胡潤松師傅的父親胡水是鯉魚門打石為生的客家人,在鯉魚門天后廟外,仍保留胡水以弟子身份敬題「山川孕瑞」的刻字。

1979 年陶瓷廠招請來自石灣、福建及上海美術學院師傅加入,進行機械化革新,改以生產白胎瓷和青花瓷,售賣到上環嚤囉街的古董店。萬機陶瓷廠仿古瓷產品種類豐富,亦中亦西,例如青瓷維納斯女神像就是1960 年代一位香港客戶要求仿法國羅浮宮的石雕訂製。另一件青花童枕,作俯身跪抱狀,是1960 年代香港古董店向萬機陶瓷廠訂購轉售給歐美客戶的腳枕。

從1960 至1970 年代盛極一時的邵氏及國泰電懋電影中也可以發現萬機陶瓷廠的產品—— 電影道具。196 6 年由朱國良監製,樂蒂、趙雷主演的國泰電影《嫦娥奔月》當中一幕獻金鼎的片段,那個上滿金漆的陶鼎,就是由萬機陶瓷廠製作,見證了香港這個「東方荷李活」的黃金時代。

九龍灣粵東磁廠 

粵東磁廠位於九龍灣工業中心3 樓,是香港碩果僅存仍然生產及售賣廣彩瓷的瓷廠。

曹侶松在廣州經營廣彩生意,其後於1928 年與一批廣彩師傅南下香港,與來自高要的廣彩師傅譚錦方在九龍城隔坑村道開設「錦華隆廣彩瓷廠」,當時員工約三十至八十人。日本侵華期間生產停頓,其後廠房遷到九龍仔大坑東和深水埗大窩坪,在1947 年改名為「粵東磁廠」。

曹侶松退休後,由兒子曹榮樞繼承,除了在長洲、坪洲和大埔擴充生產規模,更在新加坡裕廊工業區成立瓷器公司。

自1960 年代開始第三代曹志雄協助父親打理瓷廠,在1985 年遷至九龍灣現址,現仍有幾位老師傅在粵東磁廠工作,如譚志雄師傅,自1960年代已在粵東磁廠工作至今。

傳統的廣彩製作先要選好白瓷胎,粵東選用日本或江西的瓷胎,由陶瓷師傅在白瓷上描繪自己設計好的腹稿,再經過烘燒成為樣品供客人訂貨,再作批量生產。粵東的廣彩的瓷繪顏料主要來自日本、英國和德國等地。

據譚師傅介紹,先在白瓷盤上車線,之後繪圖樣、填色。傳統的廣彩還有一道重要的工序「織金」,即是在填好主要圖案顏色的半成品上乳金作為「地」的裝飾,並在器物邊緣上大紅或金線花紋,最後進窰爐燒製而成。

粵東磁廠的產品超過百多種,當中以廣彩瓷餐具、糖薑罐、花瓶和瓷碟等最具特色。另外,港督夫人訂燒紋飾較簡約的彩繪餐具,名為「督花」。粵東的產品主要面向歐洲和北美市場,部分作本地銷售,而「廣彩製作技藝」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觀塘陶趣閣 

觀塘陶趣閣始創於1970 年代末期,位於官塘工業中心,前身是一間彩瓷廠,由張景創立。他最初跟從何秉聰先生學習做陶,其後在1971 年星光行的星光村, 向外國遊客示範製作中國陶公仔,並將他售賣中式瓷器的小舖命名為「陶趣閣」。 

後來希爾頓酒店開設金鐘廊,張景得到租務經理的引介,售賣仿古瓷及木家具。1970 年代末,在觀塘開設彩瓷廠,由張太周玉珍及粵東磁廠師傅林小和負責生產及營銷,約有七至十位員工,早期主要生產彩瓷餐具,在中國汕頭訂白胎瓷;而花瓶、花座的白胎瓷,主要是從日本和台灣進口。 

他們又得到粵東磁廠另一位彩瓷師傅,坪洲超記瓷器的負責人林超介紹,於1989 年坪洲永興街9A-B 開設分店,向由愉景灣來的居民及外國遊客售賣彩瓷餐具、魚盆和圓碟等,生意愈見興旺。 

張太指出陶趣閣瓷廠的行銷策略與粵東磁廠不同,陶趣閣以本地市場為主,除了碗碟餐具、擺設到瓷器燈座,他們亦將陶瓷茶具售予香港香格里拉酒店,另外向香港的國貨公司如中僑、中藝和裕華供應糖果盤和花盆;尖沙咀遊客區的瓷器燈座也由陶趣閣瓷廠供貨。 

如今陶趣閣由張景的二女張嘉慧主理,由於彩瓷廠已經停產,她致力售賣傳統中式家具,古董及彩繪瓷器擺設。 

返回



其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