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茶樓、報檔、「過山車」──觀塘裕民坊的半世紀回憶

1980年代通車的港鐵觀塘線為社區帶來重大改變,今天裕民坊又再次翻天覆地的發展。

1980年代通車的港鐵觀塘線為社區帶來重大改變,今天裕民坊又再次翻天覆地的發展。

裕民坊(由東向西望)。

裕民坊(由東向西望)。

觀塘小巴站是不少舊街坊的回憶。

觀塘小巴站是不少舊街坊的回憶。

裕民坊地標之一——二十四小時營業報檔。

裕民坊地標之一——二十四小時營業報檔。

昔日由裕民坊下行到觀塘道的甬道入口,如今開滿了小檔口。

昔日由裕民坊下行到觀塘道的甬道入口,如今開滿了小檔口。

圖左曾有被稱為全球十大最繁忙的麥當勞之一,曾經是裕民坊的地標。

圖左曾有被稱為全球十大最繁忙的麥當勞之一,曾經是裕民坊的地標。

商戶面臨清拆,唯有另覓地方繼續經營。

商戶面臨清拆,唯有另覓地方繼續經營。

即將清拆的裕民坊一帶,車水馬龍的人潮早已不再。

即將清拆的裕民坊一帶,車水馬龍的人潮早已不再。

同仁臨時小販市集安置了一批被清拆影響的商戶。

同仁臨時小販市集安置了一批被清拆影響的商戶。

文字 | 周樹佳
圖片 | 文化葫蘆、周機佳

先要說明一下,觀塘並非古村,而是一處海灣,原稱官塘,又有寫成官璫、官當或大便
璫,考其名字的由來,相信跟宋代官富場鹽田有關。官塘自1950 年代的大填海後,雖已變身工廠區,再不見塘景,但偏偏官方名稱卻由「官」改成「觀」,惟是如此,現今行駛區內的小巴,其路線牌仍清一色用「官塘」二字,這當然是因筆劃之便了,卻料不到因而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痕跡。

若說香港的中心是中環,那觀塘的中心就是裕民坊。這條「坊」雖只是一條東西向, 長度只約二百多公呎的四線馬路,但自1960 年代始,它便逐漸成為東九龍的政治(觀塘政府合署)和金融(滙豐、恆生、渣打、華比、嘉華銀行… )中心,而住在觀塘附近山區數以十萬計的公屋居民,言其畢生的衣食住行,亦離不開這裏!也是為此,觀塘人常愛將它與康寧道、物華街、協和街和同仁街圍著的約五公頃土地合名,因在大家的心目中,裕民坊並非區區一條街,而是觀塘市中心的別稱。

茶樓

要數裕民坊給人最深刻的印象,酒樓多,必是其一。在1960 至1970 年代的香港,人們外膳都流行飲唐茶,幫襯中式酒樓,而裕民坊便長期開有三間大茶樓,而每間外牆都掛有一座碩大醒目的光管招牌,顯得很有氣派。這些茶樓全開在那一列六層高唐樓的二樓,記憶中早期便有東苑、寶漢和天然,後來寶漢雖然易手,更名富年華,但整個裕民坊的茶樓數量,在1980 年代前,都保持鼎足三立的局面,當中以天然最為悠久。

這間茶樓的裝修說不上華麗,食物也非精緻,卻因地處裕民坊的中心,大門口對正輔仁街的斑馬線,故茶客盈門,生意一直為區內之冠。它位於裕民新樓的二樓全層,飲茶得拾級而上,其梯頂有一塊「多謝光顧」的長方形大鏡屏,每當茶客離開時都必定得見,感覺上很富人情味。天然走的雖是平民路線,但茶錢也細分兩種──室外(今小巴站上面的平台,當年蓋有鐵篷頂)和室內,原因是室外鐵棚沒有冷氣,只安有牛角扇,故一律不收茶芥。正所謂小數怕長計,那年代不少打工仔為了省下每日的幾毫子茶錢,真的會不惜滴著汗在室外用膳,能提供如此選擇,想來也是天然能夠受食客歡迎的原因之一吧!

還記得當年的茶樓經常有小販逐枱兜生意,賣馬票固然常見,偶然還有一些中年漢會拿著個小籐喼,內裏放滿日本原子筆,然後一張枱放一枝的賣,如是者若有人要買,待他回頭取筆時付錢即可。也許有人問,小販為何不怕顧客偷筆,去如黃鶴?這我可從沒遇過,想是當年流行搭枱,就算有人忽起貪念,也不敢明目張膽的犯法。

報檔

裕民坊的茶樓多,間接帶挈了另一門生意,那就是報檔。報紙曾幾何時是香港人主要的消息來源,食客上酒樓,以前都流行順手買份報紙去嘆「一盅兩件」,1960 年代甚至有早午晚報的出現,所以在人流密集的酒樓食肆門口,不論大小,定必有報檔,以方便茶客。由1970 年代始,短短的裕民坊便有七個報檔,而直到2019 年拆樓在即,在舊天然茶樓門口的一檔仍在做生意,老闆姓賴,如今已是第三代了。

以前,這些報檔有一不成文規矩,就是客人睇完報紙,只要多付一亳子(當時報紙三毫子份),就可以換另一張,家父當年會買字花(秀茂坪每一座都有字花檔),故他換的就多數是字花報《快訊》。除了換報紙,當時報攤也有賣所謂的「拍拖報」,即報販在午飯後會將一些賣剩的報紙打孖夾在一起出售,做法通常是一份較受歡迎的拖一份銷量較差的,價錢則當然略便宜。這種做法筆者直到1990 年代尚見,但後來因報紙愈出愈厚,「拍拖報」顯得累贅,才逐漸消失。

「過山車」

賴老闆的報攤因著地利之便,二十四小時不休經營,近年竟隱然成為裕民坊的地標。提起「地利」,由於裕民坊跟觀塘道約有一層樓的高度差距,昔日建築商為了盡用地盤面積,在興建裕民、國泰、裕華和官塘大廈時,在面向觀塘道的一邊都加建了地庫,其中國泰大廈的地庫因採用開放式,以前長期是個熱氣騰騰的熟食市場,粥粉麫飯,糖水西茶,一律都有供應,有不少工廠區的藍領來吃午飯,只是由於衛生環境惡劣,兼且又是無牌經營,後來才遭取締,改裝成多間商舖出租。

在地庫外的觀塘道東行線有一條副道,長期都是前往下秀茂坪(八層)1、中秀茂坪(十六層)和藍田(十六層)等紅色小巴的總站,稱站頭。提起這個站頭,不得不提一件童年往事。話說早在1970 年代初,那由秀茂坪落觀塘的小巴路線,並非如今天般末段由康寧道左轉入站頭的,而是經裕民坊再穿過天然酒樓底的一條下行甬道到站。那甬道如今雖已棄用多年,但依然存在,只是少人知悉其原來作用,其位置即今日二十四小時報攤旁邊的一列生果檔和成衣檔處。想當年,小時候的筆者每次乘小巴落觀塘,都極期待那穿越甬道落斜的一剎,因就如坐過山車捐山窿般興奮,所以印象也深。

講到好玩,裕民坊與仁愛圍巴士總站之間有一個休憩公園,其中央在1970 年代初本有個三叠式的噴水池,筆者兒時每次落裕民坊,就最愛到那裏玩水,只是不知何時起,公園竟變得兒童不宜,慘淪為毒品拆家的交易場所,特別是在靠近輔仁大廈後門「凌記書店」的一邊,因有大量竹樹遮掩,便常有仙風道骨的男女出沒,也許是這個原因,政府後來索性盡斬四周的竹樹,改植一些矮灌木,讓公園環境一目了然,那治安情況才改善
下來。

這個公園是市中心唯一的綠色地帶,但由於沒有遊樂設施,一直吸引不到小孩,反而在面向裕民坊的矮牆外,因擺著幾個「紅棋先行,長將當輸」的殘局檔,於是就經常聚了不少 「不自量力」的途人欲一試高下。

裕民坊休憩公園是重建觀塘市中心計劃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地方,當未來已不再是馬路的裕民坊重現時, 倒慶幸有此小公園作憑弔, 好讓我這等半百閒人, 還可以有個起步點, 跟後輩說些觀塘滄桑。


1這條路線後來因下秀茂坪邨改建成曉麗苑而取消了。

返回



其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