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從川龍到甲龍

文字 | 劉克襄

翻開現今的香港地圖,觀看大帽山西側,雖有蜿蜒的荃錦公路,但昔日八鄉一帶和荃灣地區如何在香港的內陸往來,還是引發人好奇。

只可惜,現今的公路交通發達,過去的舊徑損毀不少,尤其是平坦地區。比如川龍到荃錦坳的部分早已消逝,或者未被人整理出來。目前只有荃錦坳到雷公田一帶的甲龍古道,尚保存完整。

川龍海拔二百公尺左右,乃一山谷客家小村,村人以曾姓為主。此地西洋菜多栽種於水流不息的池塘,水質又來自大帽山,清澈冷涼,菜質特別出色。

川龍目前有家樂徑,從川龍登山口到荃錦坳約莫一小時,一路上都設有解說牌,介紹重要植物和動物。中途有開闊之高地,回首可眺望荃灣市區的風景和海岸。

抵達燒烤場後,再循公路抵達荃錦坳,此地是諸多山徑之交匯地,包括麥理浩徑、大欖林道、甲龍林徑和大帽山道等。香港作為一個綠色城市,多樣的郊野山徑密集,在此扎實地展現。荃錦公路未開通前,早年八鄉、石崗,和雷公田一帶務農人士,挑物產往來荃灣市集販賣,都得經由荃錦坳上下。接下的甲龍古道,便是重要路徑。

此段最迷人的部份當在砌石成路,不時與山溪並行,或交匯,或沿山谷貼山壁而立。整段路長達兩公里,花崗岩石階猶保持完整,窄長地蜿蜒而下。

此一古道有如川龍溪,被視為香港觀蝶聖地,想必跟森林茂密蒼翠,溪水沛然都有所關係。末段林路,走在高大的尤加利和紅膠木樹林下,周遭仍是九節木等為主的次生林。山路寬敞非常舒適,因為林相簡單,彷彿中歐一帶的森林平原,不太像熱帶城市的郊野。

由此森林下山抵引水道即雷公田村。旁邊有部隊駐營,跟村子一樣安靜。不遠處,觀音山高聳,彷彿神祇佇立般,守護著八鄉的千里沃野。

今次計劃的主題是荃葵青的「城、鄉、郊、客家」。為了解荃灣的郊野及生態環境,我們特意從台灣邀來曾旅居香港,為嶺南大學駐校作家,並常於香港報刊撰文發表在地郊遊及生活體驗的劉克襄先生,到大帽山為大家尋幽探秘。

劉克襄簡介 

劉克襄,1957年生,作家、生態保育工作者,曾任職報社多年。年輕時以鳥類生態為散文題材,嘗試開拓台灣自然寫作的風氣,更不斷嘗試各種自然寫作文體和題材的試驗,大至地理文史的論述,小至昆蟲花草的研究,都曾潛心著墨。近年創作主題多以小鎮旅遊、蔬果保育為主。近來多於港台各地大學駐校和訪問,帶領學生走訪在地風土。

 

(刊於2012年)

返回



其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