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吳貴就、李誠慶、蘇潭傑

吳貴就(西貢漁民子弟)

吳貴就(西貢漁民子弟)

李誠慶(西貢漁民子弟)

李誠慶(西貢漁民子弟)

蘇潭傑(西貢漁民子弟)

蘇潭傑(西貢漁民子弟)

受訪年份 | 2015

漁民轉型仍靠海

昔日西貢漁業發達,糧船灣、布袋澳等地更是漁村。然而七十年代,政府興建萬宜水庫,官門一帶的海灣受到影響,在這帶捕魚的漁民被迫遷徙。後來漁業逐漸式微,很多西貢漁民轉型駕駛街渡,接載遊客維生。

七十二歲的吳貴就(安叔)是水上人,家裏世代做漁民。昔日他跟家人,擁有三架漁船,「兩架大船,用嚟住同攞魚;一架舢舨仔,船身掛上大光燈,攞魚時,用嚟照明。」他們通常到官門海峽一帶捕魚,「黃昏五點就出海,夜晚八點至十點摸魚。」漁獲多的話,通常送到油麻地魚市場販賣,少的話則在西貢出售。他們一家本來以爛泥灣為家,但七十年代時,政府興建萬宜水庫,爛泥灣受影響,淹沒在水土之下,於是安叔遷出爛泥灣。後來政府在對面海建了萬宜漁村,他便一直居於此。隨着漁業衰落,近二、三十年,安叔早已脫離漁民行業,改為駕駛街渡,接載遊西貢各個島嶼的遊客。

由漁民轉型做駕駛街渡的,還有六十五歲的蘇潭傑。蘇潭傑是鶴佬人,八兄弟姊妹中排第三,自小在大海中成長。昔日在大浪西灣、果洲群島、龍蝦灣一帶捕魚。蘇潭傑說,鶴佬人跟蜑家人採用的漁船很不同,前者採用「大眼雞」(艚船),船身較長,而後者採用罟仔艇、小吊艇、大網艇。他二十多歲時,轉行駕船,載遊人出海釣魚,「捕魚搵唔到食,捉魚工具又追唔上其他地方。」 近年蘇潭傑一直經營街渡生意,把遊艇改裝成街渡,接載遊客。他經營的貓記(貓標誌),跟馬記(藍旗)及華記(紅旗),是西貢主要的街渡公司。

西貢街渡商會主席李誠慶,1967年加入水務局,曾負責萬宜水庫的前期工程。他說,街渡昔日是西貢居民穿梭島與島之間,及來往小島與西貢市中心的交通工具。後來西貢成為渡假休閒勝地後,街渡便成為遊客交通工具,「街渡生意主要集中喺五至八月,暑假一過,遊人逐漸少,加上打風無法出海,街渡行業有式微之勢。近年西貢島嶼成為『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吸引多咗遊客過來,街渡行業先至有轉機。」

返回



其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