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林東鵬

早期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發起人之一

早期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發起人之一

受訪年份 | 2015

創作累積社區情

林東鵬,香港著名藝術家,中大藝術系畢業生,於火炭設有工作室。本世紀初,一群藝術家進駐火炭各工廠大廈,合成「伙炭藝術工作室」,他是其中一位。他自三歲起居於沙田,一住三十三年,幼稚園至大學皆於區內就讀,名副其實的沙田友。半生離不開藝術及沙田,由他來說藝術事、沙田情,最好不過。

林東鵬坦言藝術家生活其實很苦悶,反而在社區裏發生的小故事,才是最有趣最難忘,只見他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快餐店外賣員,雖然是聾啞人士,但為人開朗,工作亦勤快,十多年間輾轉到過不同的快餐店工作,現時每次見面依舊會打招呼,感覺親切;從前工作室旁是腸粉製造工場,有時工人見他們打邊爐,便會送來腸粉一袋,那時他們才驚覺用腸粉來打邊爐原來好好味;還有就是讀書時代便已光顧的影印店,由於老闆的女兒喜愛畫漫畫,也算是藝術家,故此對他們的狀況很有共鳴,通常都會「計平啲」,其母親見到他們帶來影印的東西很漂亮,又會影印一張貼在牆上,結果整間店都貼滿了圖像和相片;當然少不了最初幫襯五金店時所鬧出的笑話︰「佢哋以為我哋做裝修又好似唔係,見我哋買呢啲材料但又著得斯斯文文,我哋買佢哋啲材料又唔識得用……中間嘅溝通最有趣!」

還有一些小店老闆每年都會詢問藝術工作室的開放日時間,並帶小朋友前來參觀。「華聯工廠大廈有間士多,老闆全家都住喺嗰度,每年我哋開放日,小朋友都會嚟參觀嚟玩,完全冇入咗藝術館或畫廊嗰種隔膜,佢哋夠膽講出對作品嘅感受甚至批評,呢個係最深印象嘅地方……呢啲並唔係計劃就可得到,即使計劃一個PMQ亦好難得到呢種關係。呢個係十年累積嘅關係,要係嚮呢度創作與生活嘅痕跡所建立嘅關係先可造成嘅溝通。」可見他對社區裏的情另有一番體會。

政府近年流行說活化工廈,這句話的同義詞,彷彿就是地產商覬覦發展所帶來的利潤,導致租金上漲、小店無奈撤出。林東鵬坦言反對將火炭工業區變成好像北京798藝術園區或台北華山創意園區等藝術村,因為這種由政府主導的規劃經濟既要兼顧每個人的想法,又要確保所有人的生存空間,難度很高,非現時香港政府能力所及。故此,他十分珍惜現時火炭這種藝術與小店自然共存的運作模式,因為更切合各自需求,「喺社會齒輪內互相倚靠……我想未來社會形態大概如此,好多東西都融合喺一齊。」

近年區議會撥款於每區進行「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沙田區計劃於大圍明渠上鋪設五人足球場,以及於城門河兩岸增設燈飾,後者卻惹來不少「沙田友」非議。林東鵬認為與其製作「尖東式」的燈飾,倒不如於城門河興建小型碼頭,供人划艇玩樂,起碼能真正惠及沙田居民。說著說著,他愈發興致勃勃,又建議將不同年代的遊樂場設施嵌在一起,形成一個可供玩樂的大型雕塑,實行有得睇、有得玩。

「或者每日早上放啲有趣嘅東西喺城門河上漂過,人人經過見到,都幾得意呀!」藝術家笑說,笑臉上彷彿憧憬著幻想成真的那一刻,這笑容,包含了他對沙田那份細水長流的深厚情誼。

返回



其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