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語

樂地•生根 

大地予人豐盛的資源,孕育無限的生機,在天地間,遠祖敬天為父,拜地為母。順應四季、不同節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辛勤過後,農民享用大地的回報。

在青蔥的山嶺下,河澗流水淙淙,滋潤農田,大埔和粉嶺優越的地理,是先祖們經歷流徙,最後以此處為安身立命之所,不同的族群以務農和捕魚維生,堅守各自的風俗和宗教,透過神誕、節慶、口傳和生活習慣等不同的形式,一代一代承傳寶貴的經驗和傳統。

隨著年月發展,初以建墟,後以立市,兩區都發展出獨特的墟市文化,隨之而來的商業興盛,為傳統農村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過程中,居民既享有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同時亦失去不少傳統風俗。

在發展和保留之間,多年來在國內外,一直存有不少爭議和矛盾,新界土地如何發展確實有不少商討的空間。無論如何,在避免破壞原有的人文和生態景觀之下,如何取得平衡,有賴吸取民間的經驗和官民之間相互的包容和溝通。正如老子在《道德經》所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社會的繁榮和安定,是建基於精神文明之上,人類的普世價值和光輝,在公平公義與關愛底下,才能得以彰顯。

今年文化葫蘆,再接再厲,以大埔和粉嶺作為是次香港賽馬會「港文化 港創意」的舉辦地點。這次活動,有幾個特色:

靠近自然,在地展覽

在山嶺環抱下的林村廣場上,以竹搭建臨時展覽館,融入大自然的環境中, 呈現出充滿生氣和愉悅的感受。而在粉嶺,則以逾六十年歷史的舊聯和市場為展覽館,展現昔日農墟的歷史之外,以此概念,重新注入新的現代元素,嘗試帶出墟市的民間智慧和久違的人情味。

搜羅民間的經驗和聲音,激發新一代的創作

是次展覽邀請逾四百名學生和藝術家、設計師共同參與,他們一同走入不同的村落,搜尋鮮為人知的故事。過程中,他們穿越林蔭山澗,享受於大自然的明媚風光,學習謙卑,細聽老村民的從頭細述。這種種的珍貴經歷, 令人眼界大開,在本土發展的議題上,引起討論和反思。他們以第一手的資料和所激發的靈感,創作各具大埔、粉嶺特色的作品,藉著開放多元的平台,展示予公眾。

探索歷史,豐富本土文化

期望參與者肩負文化使命的犁鋤,為本土文化的長遠發展翻土,播下藝術創意的的種子。大地潤物無聲,滋養每顆稚嫩的心靈。數百年來,先祖覓得樂土,落地生根,建立家園,延綿世代;今天,我們尋找根源,守護本土,反思歷史,展望將來,承傳風俗人情。 

天地有情,與萬物共生,此為之道也。

 

霍天雯、吳文正
總策展人

(刊於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