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的話

香港故事,未完待續 

兩年前文化葫蘆同一個活動,我寫主席的話,說「港文化.港創意」計劃的一個特徵,是「未完待續」。那句說話,其實裝載了兩種心情。 

「未完待續」,可以代表歉意。因為展覽內容實在太多,製作時間實在太緊,對不起,我們只能交出(不論在研究深度還是展覽鋪陳上)算不上是完備的功課。這是一份早產的中期報告,先天營養不良,頗多缺漏,請包涵見諒。

「未完待續」,也可以代表快意。因為研究搜集到的資料實在豐富,展期將到,我們決定暫時先提出其中一些最核心的觀察,作為一個大浪的前哨。這一種「未完待續」,開懷自信,它告訴我,坦蕩的人文風景和迂迴的歷史紐帶,還在後頭,歡迎市民加入,將香港的故事延伸再講。

今年的展覽,快意多,歉意少。

展覽的主角有三位(港島南區、東區與灣仔區),實地展場兩個(東區和南區)。我細讀場刊的草稿,感覺這次展覽團隊行文述事流麗不礙嚴謹,好奇夾雜自信,寫風景與紐帶同樣出色,擴充了不少人以為耳熟能詳的香港故事。

最耳熟能詳的香港故事,說香港由小漁村變成大都會,是歷史奇蹟。今年的展覽,有漁村,有大都會,但堅持忠於歷史,拒絕講簡化的奇蹟故事。

展覽擴充了「漁村」。它查證了南區漁村複雜的身世,保存了當今漁民的社群記憶,並紀錄了該區由城市後花園蛻變成地區火車頭的曲折路程。

展覽同時擴充了「都會」。它建議大家由灣仔北耀眼的海濱大道和會展商場向南行,行過戰時埋下的炮彈,踏進灣仔區的生活年輪,行過多年來經填海工程不斷延伸的海岸線,行過託越戰之福變得興旺的酒吧區,再細味天后娘娘、喜怗新人和藍屋子姪互相毗鄰的日子。如果你還有興緻和氣力的話,不妨再往東走,走過戰後南來一代在北角搭建的舞榭歌台,嗅一點滬式醬油獨有的氣味,然後跟各路英雄一起,直入筲箕灣。

你會發覺,在漁村與大都會之間,有種種歷史地標和社群記憶,埋藏了層層疊疊的香港故事。此中有成敗,有得失,有市場機遇,有人文代價,有追逐高速發展的豪氣,也有抓住文化遺產的盼望。這個故事,沒有簡單的奇蹟,有進兩步,退一步的未完待續。

展覽活動的名字叫做「港自遊」,相當點題。你可以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體會自己心儀的文物,探究令自己心痛的歷史。灣仔和港島東老區人口密集,建築物肩背互靠,街巷相纏,跟香港本身一樣,一時而陽光普照,一時急風驟雨,適宜用腳行走,實地觀察。累了,可以跳上東西橫行的老牌電車,步上上層,以離地三米的高度,觀察不一樣的城市。到了南區,你可以選擇乘船出海,由赤柱遊往香港仔,在跌宕的波浪上,回望漁村,承接幾代人的記憶。

有些說話,以前寫過,因為內容依然準確,不妨再寫。多謝文化葫蘆策展人和工作團隊長年自覺謙卑,保持好奇,不斷抓頭滴汗,令展出一年比一年更添快意。多謝無數友好人士和機構,令「港文化.港創意」成為名副其實跨代跨界的眾人之事。多謝學者示範做學問的執著。多謝街坊漁民示範做人的道理。

最後,多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一直支持文化葫蘆和市民大眾,一起將香港的故事延伸再講。

吳俊雄
文化葫蘆董事局主席